读书札记:清华积极心理学十六讲(1一6)

发布日期:2025-10-08 18:09    点击次数:190

第一讲 美好人生

积极心理学定义:它是研究美好生活的心理维度的科学。(P6)

积极心理学要研究的是人如何获得蓬勃的人生。(P22)

何为美好生活?美好生活主要包括:大爱精神(开放的,对外的,包容的)、活得开心(积极)、有价值有贡献(有成就感)和有意义感。

何为心理维度?美好生活除了物质维度以外,还有心理维度。心理维度主要包括:积极情绪、投入、人际关系、人生意义和成就感。这五个支柱有同样一个基石,那就是品格优势与美德。

怎么学习积极心理学:关键在于做。例如,每天记录“三件小事”。

第二讲 幸福

社会不会随着物质的丰富而幸福感随之提高,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:一是享乐适应(幸福感会随着物质的刺激而迅速消退);二是社会比较(攀比心会让人心理不平衡)。

幸福促进人的成就,而不是成就促进人的幸福。

幸福不是一个名词,而是一个动词,一个运动的状态。幸福来自你每天都必须要做的事情,这才是幸福的根源。

本讲给我的最大启示是要多经历,重视生活的过程。

经历比东西更加能定义一个人。人经常是通过经历来定义自己的,而不是通过拥有的东西来定义自己的,你的经历是你人生的一部分。经历所给予的是一种内在价值,它不好攀比。经历会促进人际关系的连接。

一个人的富有,不仅在于拥有什么,而在于经历了什么。走出去,多尝试,善创新,就会成为一个幸福的人。

不要把幸福作为一种结果,而要作为一种经历。在经历中得到幸福。

第三讲 品格优势与美德

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美德与品格优势,我们要做的就是不断“明明德”,让自己的美德与品格优势更加突出,更加完善。在品格优势之上建立起积极情绪、投入、人际关系、意义和成就这五项支柱,如此,才能搭建一个美好、蓬勃和幸福的人生。

美德与品格优势的提法对我们的启发:

对教育的启示:一是人天生就有其自身的优势与美德,我们要做的就是把它们引出来,发扬光大。苏格拉底说,“教育不是灌输,而是点燃火焰”。二是因材施教。要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,而不是以一把尺子评价性格不同的学生。三是要有教无类。要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。经常讲,经常看见,别人的优势就会不断生长。

对人际交往的启示:人无完人。优势越突出的人,缺点也越明显。与人交往,要择善从之。与人相处,要看人所长。如此,天下就无没用之人。

对个人成长的启示:扬长大于避短,我们每个人都是靠着自己的优势来生存的,来与人打交道的。理想的人生是选择自己擅长而爱好的行业作为自己的工作,把职业作为事业,以吾之长利于世。

对专业发展的启示:书中提出了一个“优势对话”,犹如我们说的名师工作室,高峰论坛。一群优秀的人在一起表达自己的优势,描述自己的优势,欣赏自己和别人的优势,最后设计一个活动,大家一起发挥优势。每个人都闪闪发光,整个天空都会彼此点亮,犹如灿烂星河。

第四讲 习得性乐观 

习得性乐观是什么?为什么要提出习得性乐观这个概念?

不同的归因,会造成不同的性格。悲观的归因风格,会造成悲观的归因风格;乐观的归因风格,会造成乐观的归因风格,这就是习得性乐观。

为什么要提出习得性乐观?因为人们过于看重负面偏差,容易放大坏的一面,要想纠正人的认知偏差,正确归因,就要培养自己的习得性乐观。

科学而正确地判断一件事的方法是什么?书中提出了一个ABC模型。A代表能引起你反应的事件;B代表你的看法,你对于事件的解释;C代表这个事件引起的反应。造成C的主要原因是A,但是人们常常看重的是B。即情绪会定义事件的性质,影响人们对事件的正确判断。

习得性乐观对我的启示:

1.对人的坏印象更容易形成,要以开放的视角对待人事,不能轻易地因为一件小事而定义一个人。

2.坏话比好话更加影响人际关系。成年人的关系一旦破裂,很难再做修复。所以,在人际交往中,要少说人长短,与人保持距离,不要过于计较。

3.一根稻草有时会压死一只骆驼。有时候,不是事情太恶劣,而是我们太恐惧。不能过于放大自己面临的事件,要善于跳出来,拉长时空,放大格局,正确判定。正视问题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,客观面对是对待问题的最好态度。

第五讲 积极情绪

情绪分积极和消极两种。积极情绪也可分为十种,如喜悦、感激、宁静、兴趣、希望、自豪、好玩、敬畏、激励和爱等。消极情绪主要包括恐惧、愤怒、伤心、厌恶、焦虑等。

积极情绪不仅让我们感觉良好、开心,还有拓展与构建的功能。它能够拓展我们的认知,让我们注意到更多的事情,能够整合不同的认知材料,让我们把更多的东西组织在一起,从而打破常规思维,以形成更高的创造力。

消极情绪让我们悲观,注意力集中,聚集全身心力量去克服和面对。

为什么要提出培养人的积极情绪?

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对人都有益处,但是,消极是处于人的下意识,是防备状态。人生充满了风险,积极情绪,才会勇于面对生活的挫折与困难;保持积极情绪,会打开自己,主动融入社会,与他人链接,保持开放的人生。遇到问题和麻烦,需要集中集力解决,而不是恐惧和害怕。

积极情绪会让我们更幸福、更健康、更成功,更容易成人建立链接,认知变得更广泛,心理韧性更强大。

性格常常决定情绪。性格常常无法改变,我们需要关照的是我们在日常事务中的情绪。情绪不断纠正和改变,时间久了,也会影响甚至改变自己的性格。

如何培养自己的积极情绪?

当好事发生时,感受到积极情绪时,要好好进行“品味”练习,假以时日,就会培养出自己积极的品格优势。主要方法有这么几种:一是全心全意地关注当前的积极情绪;二是留下纪念品;三是自我肯定,正面归因;四是善于跟别人分享。五是善爱冥想。

当坏事发生时,或者出现消极情绪时,怎么消解?

一是觉察。二是平静,深呼吸。三是接纳。四是用运动、与人交流、助人、冥想等方法化解消极情绪。

这一章节里,所讲的“品味练习”,是培养积极情绪的一个很好方法。

第六讲 助人心理与行为(爱)

彼得森曾对西点军校的军官生进行品德优势和美德测量,发现他们最大的优点是“爱”。他曾用一句话来概括积极心理学,那就是“别人很重要”。

好人一定有好报。助人会锻炼情商,增强自信,提升与别人打交道的能力,身心会更健康,事业会更成功。助力能够减少压力,舒缓负面情绪。有一种“助人疗法”,就是在抑郁的早期,实施釜底抽薪,强迫你不要缩回到自己的小壳里去,而是主动地融入外面的世界,给别人的生活带去积极的变化。

哥伦比亚大学的米达尔斯基曾说,帮助别人可以促进与他人的关系,会让自己的生活方式变得更积极,会提升自信,会让我们觉得生命更有意义,会把注意力从自身转移到他人,从而不再整天烦恼于自己的那些问题。一句话,助人会让我们更有爱,更开心,更自信,人生更有意义。

(P85)苦难总会降临在每一个人身上,而且死亡不可避免。如何对抗苦难,如何面对死亡?有人寻求刺激,有人大彻大悟,有人惊惶焦虑,但也有人通过把自己奉献出云而找到生命的意义所在。助人为乐的人生是有价值的人生,每一个人最终都将灰飞烟灭,但是,你在这个世界上留下了善的痕迹。

如何更好地帮助别人?

作者提出了几个策略,从身边人开始,从小事开始,从感情上的支持开始,从利己利人的事情开始。

日本的企业家稻盛和夫说得更好:改变命动的唯一手段就是“思善”,从自己的念头开始,一念一念之间,就会让我们走出小我,走向大我,无分别心,无二心,成为一个大写的人。
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

上一篇:郑文友谈癌
下一篇:没有了